锹形虫大全网

探秘门票80元的山东曲阜孔庙:历史底蕴与独特魅力

06-26

探秘门票80元的山东曲阜孔庙:历史底蕴与独特魅力

自驾赣皖游第8站:曲阜孔庙

从婺源返京的路上,老爸执意要到山东的曲阜孔庙看看,他并非崇儒,可很想瞧瞧是何样的地方走出了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教师,从一介布衣到“万世师表”,出生在两千五年前的孔子不仅在我国众人皆知,被后世尊为“素王”,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还影响到了日本、朝鲜、越南等许多国家,他的故居更是被12位帝王亲临祭拜,并不断扩建为“至圣庙”,就连筑学家梁思成先生都称之为“世界上唯一的孤例”

从篁岭午饭后出来的有些晚,过了芜湖长江二桥还未到巢湖时天色已暗,本着天黑尽量不开车的原则,在林头住了一晚,第二天不到8点继续出发,棉花糖似的云朵铺满了天空。

9点48分经过了淮河特大桥,我们从南方回到了北方。看路线中午刚好经过微山湖,索性去尝尝那里有名的四鼻孔鲤鱼。

冬天的微山湖几乎没有游客,荷花形的收费站远看好像一个大M。过了收费站,路边一辆停着的当地轿车立马跟上我们介绍自家的住宿,可我们不去景区、也不住店,只打算吃一顿。饭馆门口是举着牌子的店家望眼欲穿地招揽着零星过往车辆,家家必备四鼻孔鲤鱼,都是68元一条,活鱼现宰现做。

随性进了一家,老板亲自为我们展示了微山湖鲤鱼独特的四鼻孔,原来是眼睛前各有两个挨着的鼻孔被一个可拨动的的薄片隔挡着。除了四鼻鲤鱼,我们还要了三只微山湖的大闸蟹,虽是活蟹,但肉质松散,没有鲜味,倒是四鼻鲤鱼的口感很不错,肉质细腻,完全没有鲤鱼常有的土腥味。

肉足饭饱,下午不到三点到达曲阜,北方冬季的萧瑟总有一种沧桑的味道,不知两千五百年前3岁的孔子随母亲来到这里是怎样的情景。

孔子的父亲是宋国贵族后裔,66岁时与鲁国不满20岁的颜氏“野合”生下了他期盼已久、身体健全的儿子,取名丘,字仲尼。可惜在孔子3岁时父亲去世,母子俩被父亲的正妻赶走,颜氏带着小仲尼回来到了娘家曲阜阙里。

孔子与母亲虽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在母亲的教育下,他自幼好礼,15岁立志向学,可17岁时母亲的去世使他更被贵族阶级所逐,但他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勤读好学,30岁时更是创办了自己的私人学校。

孔子其实一心向仕,但挫折不断,55岁因受排挤开始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但终未见用,60岁还漂泊在外,居无定所,甚至被嘲笑如丧家之犬,68岁才回到家乡。

孔子一生虽未达成所愿,但桃李满天下,73岁去世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故居被改为了受人奉祀的庙堂,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儒家学说被推上了神坛,孔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孔庙,就是我们马上要进入的这座。

孔庙的正南门对着明朝修建的曲阜城墙正南门,门额上是清乾隆帝亲临祭孔时所题的“万仞宫墙”,出自孔子弟子子贡对老师的赞颂。

走过万仞宫墙,九进院落的孔庙依次呈现在眼前,两千多年来,历朝各代对孔庙进行了近百次的扩建,至明清时形成现在的规模,南北长约1300多米,东西宽150多米,占地140000平方米,仿照北京故宫的样式修建,三路布局左右对称排列,九进院落贯穿于一条中轴线上。

进门后最先看到的是“金声玉振”坊,“金声玉振”是孟子对孔子的赞誉,形容孔子圣德兼备、学识渊博,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乐,集众音之大成。

金声玉振坊后是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的棂星门,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改为石柱铁梁。“棂星门”三字为清乾隆帝手书。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帝王凡祭天先祭棂星,孔庙建棂星门即表示祭祀孔子的规格如同祭祀天一样,尊孔如尊天。

棂星门后是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的“太和元气”坊,坊额由时任山东巡抚曾铣所题。“太和”二字取自《易经》“保合太和,乃利贞”。儒家在处理国家关系上主张“协和万邦”、“亲善友邻”,在处理家庭关系时重视“家和万事兴”,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强调“君子和而不同”。

再之后是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的“至圣庙”坊,原坊额篆刻“宣圣庙”,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建时易名“至圣庙”。

至圣庙坊后是孔庙的第二道门“圣时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当时是孔庙的大门,清雍正八年(1730年)钦定名为“圣时门”,取《孟子》中“孔子,圣之时者也”,意为孔子是适应于任何时代的圣人。

圣时门前后的石陛御道上仍保存着明代的浮雕二龙戏珠,游龙翻江倒海,喷云吐雾。

圣时门后古木林立,进入第三道门之前是因水“壅绕如璧”取名的“璧水桥”,仿照故宫的金水桥,和圣时门一样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东西两边还分别有一座腰门,东边“快睹门”,寓意先睹为快,西边“仰高门”出自《论语》中颜渊描述自己跟随孔子学习的感受,“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明朝时只有皇帝才能走正门,一般人只能走侧门。

璧水桥后为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的“弘道门”,是明初时孔庙的大门,清雍正年间重修后乾隆帝题写了门额。

“弘道”二字出自孔子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赞颂孔子的思想、学说发扬光大。

孔庙的第四道门“大中门”为宋代孔庙的大门,当时称“中和门”,取自孔子的嫡孙子思《中庸》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明代扩建孔庙改建时改为“大中门”。

过了大中门,院落的右边有明成化四年(1468年)所立的“成化碑”,左边为立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的“弘治碑”。孔庙内存有汉以来历代石刻1000多块,成化碑是所有碑中对孔子推崇最高的一幢,碑文为明宪宗朱见深御制。

明朝第八位皇帝朱见深虽在历史上颇有争议,但以仁德著称的他在位时确实大度,不仅宽免赋税, 还不计前嫌恢复了废除过自己太子位的叔叔朱祁钰的皇帝尊号,从这点看他确实是最崇儒的皇帝。不过想想若不是他以孔子“和”的理念为尊,或许很难熬过父皇被瓦剌俘虏,叔叔掌权,自己被废时的黑暗岁月。

暂不论朱见深是明是庸,但他的书法、绘画造诣确实很高,成化碑上的楷书堪称楷书典范。

成化碑后是始立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的洪武碑亭,弘治十二年(1499)毁于火灾,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立,现存碑亭为民国年间重建。

洪武碑亭与孔庙的第五道门“同文门”在一条水平线上,同文门是北宋初期孔庙的大门,金代成为二门,此门原名“参同门”,取孔子之德与天地参同之意。

同文门后为“奎文阁”,奎星为我国古代二十八星宿之一,主文章。此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改建,阁的内部有二层阁,中间夹有暗层,上层是专藏历代帝王御赐的经书、墨迹的场所,明清两代曾专设奎文阁七品典籍官一员进行管理,暗层专藏藏经板,下层专藏历代帝王祭孔时所需的香帛之物。

奎文阁后是最能显示皇家恩宠的“十三碑亭”,其中金代碑亭两座、元代碑亭两座、清代碑亭九座,亭内收藏着各朝代皇帝所赐的御碑,碑文多是对孔子追谥加封的昭告、拜庙祭祀的祭文和修建孔庙的记录,分别用汉文、满文、八思巴文刻写。

孔庙中最大的一块碑是清康熙帝立的“修建阙里孔庙碑”,碑重35吨,加上赑屃(bì xǐ)的重量,共有65吨,这么重的石碑竟是从北京雕刻好后整体运来的,当时动用了600多人、500多头牛,通过冬季结冰的大运河一点一点滑运而来,上岸后再一路泼水成冰,用滚木拉来,所以有人说这只赑屃一路驮碑驮得太累了,成了孔庙里唯一只张嘴喘大气的赑屃。

下面这个永乐碑亭里的碑也不小,但赑屃是闭着嘴巴的。

孔子生前虽很出名,却未被各国君主所重用,反而是去世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连宋代理学家朱熹都感叹“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子成了各王朝正统文化的“代言人”,推崇儒家思想、文庙祭祀也成了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塑造帝国正统性的工具,清乾隆帝一生就来过九次。

传说这棵长得像条龙的柏树就是乾隆帝第八次来孔庙祭孔时摸过后长出的。

十三碑亭后是孔庙最大的门“大成门”,也是孔庙最后一道大门,“大成”取自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

大成门是按照皇宫礼制一百零八颗门钉建造的,以示孔庙建筑规制之高。古时大成门的中门通常不开,只有在每年春秋上丁祭孔大典时才开,以显示其庄严凝重、肃穆大方的礼仪之门的特点。

过了大成门后有一棵“先师手植桧”,据说是孔子当年亲手所植,但三枯三荣,如今看到的是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于古树桩下复生的新枝长成的,所以树干并没有那么粗。

继续向前是重檐方亭的“杏坛”,不过这座杏坛并不是孔子当年讲学授徒的地方,而是后建的。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为纪念孔子杏坛讲学在此建坛、植杏,金代时孔子的第45代孙接到皇帝旨意对孔庙进行重修,在坛上建亭,亭中有大学士党怀英的篆书“杏坛”石碑。

杏坛之后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被誉为我国的“三大殿”之一,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泰山岱庙的“天贶殿”齐名。面阔九间的大成殿立于2米高的须弥台座之上,黄色琉璃瓦,重檐九脊,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帝的御书“大成殿”。

大成殿最有特色其实是这十根石雕而成的龙柱,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似脱壁欲出。据说当年皇帝来祭孔时会将龙柱用红布包起来,以免皇冲了龙颜。

大殿正中供奉着孔子的雕像,左右两边分别为颜回、子思、孟子、曾子“四配”和“十二哲”。殿内高悬“万世师表”、“斯文在兹”等十方巨匾、三副楹联,都为皇帝手书,古时历朝历代皇帝的重大祭孔活动都是在这大殿中举行。

孔庙的东侧是孔府,即孔子的世袭衍圣公的后代居住的府第。不过我们不准备去了,原本想回酒店,路上却碰上了一位爷爷,自称是孔子后人,招呼我们坐他的三轮车游曲阜老城,30元,包讲解,看着他真诚又渴望的眼神,于是成交。

爷爷说他的母亲姓孔,是孔子第75代后人,他家一直住在曲阜,所以对这里很了解。

爷爷沿着古街道鼓楼大街北行,这条商业街上的房子都不高,爷爷说因为老城的房子是不能超过孔庙大成殿的。

经过明朝时修建的鼓楼继续向北,是祭祀孔子的学生颜回的“复圣庙”,在孔子的“弟子三千”中,世俗成就最大的是子贡,做官、经商都很成功,但孔子最中意的是颜回,他是孔门72贤之首,被后世尊为“复圣”,所以在大成殿祭祀孔子的“四配”他是其中之一。

复圣庙的对面便是颜回曾居住的陋巷。颜回家境贫寒,但潜心好学,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孔子的思想,《论语》中有很多关于颜回的记载:“一箪食,一飘饮,居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贤战回也”。可惜颜回命薄,32岁便先老师而去,70岁的孔子仰天痛哭。

继续向北是正对着孔林大门的“万古长春”坊,寓意孔子思想犹如林内松柏,万代长春。

六柱五间的“万古长春”坊俗称"五门牌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修,是曲阜现存最大的石坊。爷爷说石坊与孔林之间的路被称为“圣人之路”,也称“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

石坊两边各有一明朝碑亭,记载着孔林大修的情况。

我们并不打算进孔林,爷爷将三轮车开回孔庙的万仞宫墙时刚好赶上了关门仪式,冷风瑟瑟,游客很少,但演员们还是认真卖力地表演着。

不想跟团!也不想穷游!怎么用最经济的费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体验?更多既舒适又全面的自助游、自驾游,尽请关注游走在感性与理智间的“饕餮小娘子”。

#头条创作挑战赛#

出海钓鱼晕船怎么办

宠物医生工资多少钱